首 页 医院动态 医院简介 科室介绍 特色专科 优势病种 预约就诊 疾病知识
新生儿黄疸
西医大类
  西医儿科
西医小类:
  小儿内科

中医大类

  中医儿科 *

中医小类:

  儿科 *
概    述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病因
  1.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
  2.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运送的能力不足。
  3.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
  4.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
  5.肠肝循环增加。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临床表现
  (一)症状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生,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
  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
  (二)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一.诊断
  随时观察黄疸的变化,严防发生核黄疸;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就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
  1.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
  2.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
  3.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
  4.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
  5.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
  6.出现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二.分型
  (一)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足月儿在生后 2~3天出现黄疸,5~7 天最重,10~14天 消退,早产儿可延
  迟至3~4周,一般情况良好。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umol/L(15mg/dl)作为生理性黄
  疸的上界目前认为欠妥,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umol/L(10mg/dl)也可能发
  生胆红素脑病。
  (二)病理性黄疸
  1.特点
  ①黄疸在24h内出现;
  ②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
  /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
  ③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
  周)或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④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
  2.原因
  (1)感染性:
  ①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时被感染,以
  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
  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毒素加快红
  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
  (2)非感染性:
  ①新生儿溶血(见本节);
  ②胆道闭锁;
  ③母乳性黄疸;
  ④胎粪延迟
  排出;
  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等;
  ⑥药物性黄疸如维
  生素K。等;
  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均可加重黄疸。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鉴 别
诊 断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不同,根据其特点可以相互鉴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西 医
治 疗
     1.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
  2.降低血清胆红素蓝光疗法(参阅第五章第五节);提早喂养和保持大便通畅。
  3.保护肝,控制感染不使用对肝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及黄疸的药物。
  ’4.适当输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5.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中 医
治 疗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护理
  (一)了解黄疸程度
  1.观察皮肤 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照疗法护理(参阅第五章第四节)
  3.耐心喂养患儿 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
  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二)严密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
  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2.神经系统 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大小便观察 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
  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4.处理感染灶 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5.补液管理 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
  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
  也可进入脑组织。
  (三)健康教育
  ① 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的配合;
  ②对于新生儿溶血症,作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性服药;
  ③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④若为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⑤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备 注
d3721.com
      
医院动态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医院资质
合规性说明及提示
ICP备案号:  蜀ICP备:18005138号-1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