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医院动态 医院简介 科室介绍 特色专科 优势病种 预约就诊 疾病知识
肺气肿
西医大类
  西医内科
西医小类:
  呼吸

中医大类

  中医内科 *

中医小类:

  呼吸 *
概    述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1.阻塞性通气障碍 慢性细支气管炎时,由于小气道的狭窄、阻塞或塌陷,导致了阻塞性通气障碍,使肺泡内残气量增多,而且,细支气管周围的炎症,使肺泡壁破坏、弹性减弱,更影响到肺的排气能力,末梢肺组织则因残气量不断增多而发生扩张,肺泡孔扩大,肺泡间隔也断裂,扩张的肺泡互相融合形成气肿囊腔。此外,细支气闭塞时,吸入的空气可经存在于细支气管和肺泡之间的Lambert孔进入闭塞远端的肺泡内(即肺泡侧流通气),而呼气时,Lambert孔闭合,空气不能排出,也是导致肺泡内储气量增多、肺泡内压增高的因素。   
  2.弹性蛋白酶增多、活性增高 与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内源性蛋白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的弹性蛋白酶。此酶能降解肺组织中的弹性硬蛋白、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破坏肺泡壁结构。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感染、尤其是吸烟者,肺组织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较多,可释放多量弹性蛋白酶。同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还可生成大量氧自由基,能氧化α1-抗胰蛋白酶活性中心的蛋氨酸使之失活。α1-抗胰蛋白酶乃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物,失活后则增强了弹性蛋白酶的损伤作用。α1-抗胰蛋白酶由肝细胞产生,是一种分子量为45000~56000的糖蛋白,它能抑制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胶原酶等多种水解酶的活性。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是引起原发性肺气肿的原因,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的家族,肺气肿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15倍,主要是全腺泡型肺气肿。但是,在我国因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原发性肺气肿非常罕见,并不重要。而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继发性肺气肿)。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凡一切风邪寒热、痰火、热毒等,内伤于肺而致咳逆哮喘,久久不愈,损其肺脏,遂成肺胀。但小儿最常见的是继发于肺炎喘嗽、哮证以及百日咳等病证之后,肺痈也可并发肺胀。肺胀也可以与肺痿同时并存。鸡胸患儿也有偶伴肺胀的。因吞咽异物或针刺外伤,则起病急骤。肺胀最根本的病机变化,是气痰阻塞气道,肺失清肃,呼吸气机出入不利,肺气郁闭,致使肺叶气壅膨胀,表现为咳喘短气,呼吸短促。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肺气肿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气短,轻者仅在体力劳动时发生,随着气肿程度加重,气短逐渐明显,甚至休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并常感胸闷。每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加重,并可出现缺氧、酸中毒等一系列症状。肺功能检查诊断肺气肿的标准是残气量超过肺总量的35%,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肺总量超过预计值的100%,1秒用力呼吸量低于肺活量的60%。典型肺气中患者的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语音震颤减弱。听诊时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用力呼吸时两肺底部可闻及湿啰音和散在的干啰音。剑突下心音增强,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咳嗽、喘逆上气、胸满为主证,伴有烦躁、颜面浮肿等。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1.弥漫性肺气肿   
  (1)腺泡中央型肺气肿:腺泡中央型肺气肿(centriacinar emphysema)病变累及肺腺泡的中央部分,呼吸细支气管病变最明显,呈囊状扩张。而肺泡管、肺泡囊变化则不明显。   
  (2)全腺泡型肺气肿:全腺泡型肺气肿(panacinar emphysema)病变累及肺腺泡的各个部位,从终末呼吸细支气管直至肺泡囊和肺泡均呈弥漫性扩张,遍布于肺小叶内。如果肺泡间隔破坏较严重,气肿囊腔可融合成直径超过1cm的大囊泡,形成大泡性肺气肿。
  (3)腺泡周围型肺气肿:腺泡周围型肺气肿(periacinar emphysema)也称隔旁肺气肿(paraseptal emphysema),病变主要累及肺腺泡远端部位的肺泡囊,而近端部位的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管基本正常。常合并有腺泡中央型和全腺泡型肺气肿。
  2.局限性肺气肿   
  (1)不规则型肺气肿:不规则型肺气肿(irregular emphysema)也称瘢痕旁肺气肿(paracicatricial emphysema),病变主要发生在瘢痕附近的肺组织,肺腺泡不规则受累,确切部位不定,一般是发生在呼吸细支气管远侧端,肺泡囊有时也受累。   
  (2)肺大泡:肺大泡(bullae of lung)病变特点是局灶性肺泡破坏,小叶间隔也遭破坏,往往形成直径超过2cm的大囊泡,常为单个孤立位于脏层胸膜下。而其余肺结构可正常。   
  (3)间质性肺气肿(interstitial emphysema)是由于肺泡壁或细支气壁破裂,气体逸入肺间质内,在小叶间隔与肺膜连接处形成串珠状小气泡,呈网状分布于肺膜下。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应首先辨别虚实,气痰壅阻气道为实,肾不纳气为虚,但亦有寒热虚实错杂的。大凡有邪者当祛邪或扶正祛邪,无邪者应敛肺固本;病轻者治肺,病重或迁延日久者应予肺肾同治。常分为以下四型进行辨治:  
  (1)继发于外感风邪:素因肺寒,复感风邪症状加剧,而见咳逆而喘,呼吸短促,喉间痰鸣,咳吐白色泡沫痰。若因感受风寒而未能化热时,外证必有鼻塞,清涕,恶寒发热而无汗,小便清长,大便正常或稀软,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若感受风热或感受风寒而化热者,症见但热不寒,有汗,出气粗热,鼻孔赤红,涕浊粘稠,脉浮数,舌苔黄,大便干,兼见口渴,烦躁,或兼见面目浮肿。   
  (2)继发于肺热咳喘:肺热咳喘,既可耗伤肺液,亦可损及肺气而致气虚不敛,气滞于内而成肺胀,症见咳逆短气,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白,脉滑数。  
  (3)肺脾气虚:平素短气,伴有咳嗽,痰鸣喘急,舌苔白滑,大便稀溏,脉数无力,重则喘促唇青,舌质淡脉虚弱,治宜宣肺通阳。气虚咳逆不甚者。   
  (4)肺肾气虚:微咳微喘,呼吸气冷而短促无力,动则心悸,畏寒自汗,面色苍白,四肢欠温,可兼见小便清长或遗尿,大便完谷不化,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鉴 别
诊 断
     1.阻塞性肺气肿,多在患慢性支气管炎、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基础上发生,可并发肺心病和心衰。
  2.老年性肺气肿(由呼吸道和肺功能生理减退引起的)。
  3.代偿性肺气肿(部分肺组织因粉尘的损害或肺切除后出现退行性病变)。
  4.间质性肺气肿(因剧烈咳嗽或胸外伤导致支气管和肺泡破裂造成的)。
  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部功能检查综合判断。凡有引起气道阻塞的疾病如气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病史,气急逐渐加重,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后者超过3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减低,小于60%,或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80%以下,气体分布不均,弥散功能减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即可诊断为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阻塞性肺气肿
  家族史 无 常有 无
  发病年龄 中年或老年 儿童或青年 中年或老年
  吸烟史 多有 少有 多有
  痰的性质 粘液或脓性,含中性粒细胞 粘液泡沫性,含嗜酸粒细胞 粘液性
  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 不增多 常>300/mm3 不增多
  X线征象 正常或两下肺纹理增多 发作时肺充气过度,透明 过度膨胀,透明度增加,两膈下降,常伴发大皰
  度增加,缓解期正常
  肺功能测验
  闭合容积 稍增加 稍增加 显著增加或失检
  最大呼气流量 稍减低 正常或稍减低 显著减低有时呼气曲线出现切迹
  -容积曲线
  最大通气量 正常或稍减低 发作时减低 减低
  肺活量 正常 正常或稍减低 稍减低或严重减低
  残气 正常 发作时增多 增多
  残气/肺总量×100 正常 发作时增高 增高
  肺总量 正常 发作时增加 增加
  气体混合指数 稍增加 发作时增高 增高
  一氧化碳弥散量 正常 正常或稍减低 显著减低
  异丙肾上腺素试验 稍改善 显著改善(最大通气量增加20%以上) 无改善
西 医
治 疗
     1.氧气疗法
  2.祛痰及雾化吸入治疗
  3.气管扩张剂治疗
  4.血管扩张剂治疗
  5.呼吸兴奋剂治疗
  6.机械通气治疗
  7.肺减容手术
  8.康复治疗
中 医
治 疗
     (1)继发于外感风邪:素有寒者,法当益气解表,药用麻黄3g,五味子6g,当归8g,干姜3g,紫菀8g,细辛2g,大枣9枚,甘草3g;风寒化热者,宜用华盖散加贝母8g,瓜蒌10g,黄芩8g;风热肺胀,可用麻黄4g,连翘10g,瓜蒌10g,牛蒡子15g,杏仁6g,生石膏12g,甘草3g,水煎服。  
  (2)继发于肺热咳喘:采用清热化痰平喘,药用苇茎15g,桃仁12g,冬瓜仁12g,薏仁10g,瓜蒌15g,黄芩12g,浙贝15g,桔梗12g ,水煎服。   
  (3)肺脾气虚:可选用:黄芪15g,人参6g,甘草6g,肉桂4g,生姜4片;气虚而痰多咳逆喘促甚者,可予贝母8g,半夏8g,麻黄6g,冬花8g,甘草4g,杏仁8g,生姜4片,水煎服。   
  (4)肺肾气虚:采用补肺纳气,药用人参6g,胡桃仁9g,黄芪10g,白术8g,陈皮9g,五味子8g,肉桂8g,水煎服。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①首先应戒除吸烟习惯。
  ②注意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消除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③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耐寒抗病能力,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④积极防治各种呼吸道疾病。
  ⑤对缓解期的患者,给予预防复发的治疗,例如选用气管炎菌苗、核酪注射等。坚持呼吸操训练:取立位(可坐或仰卧),一手放前胸,一手放腹部,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挺腹、呼气时腹壁向内收缩,使腹壁的活动度尽量大。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 1 : 2 ~ 3 ,做到深吸缓呼,吸气用鼻,呼气用口,呼气时将口唇缩拢如吹口哨样。每日锻炼两次,每次 10 ~ 20 分钟,可以使隔肌活动度增加,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
备 注
d3721.com
      
医院动态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医院资质
合规性说明及提示
ICP备案号:  蜀ICP备:18005138号-1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