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简介 | 科室介绍 | 特色专科 | 优势病种 | 网上预约 | 疾病知识 |
室间隔缺损 |
|||
西医大类 |
西医内科 | 西医小类: |
心血管 |
中医大类 |
中医内科 * |
中医小类: |
心血管 * |
概 述 |
室间隔缺损约为先心病总数20%,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畸形并存。缺损在0.1-3cm 间,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又称Roger氏病。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缺损小者以右室增大为主,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明显。 | ||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
根据缺损的位置,可分为五型: 一、室上嵴上缺损: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上方和主、肺动脉瓣之下,少数病例合并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二、室上嵴下缺损:位于室间隔膜部,此型最多见,约占60-70%。 三、隔瓣后缺损:位于右心室流入道,三尖瓣隔瓣后方,约占20%。 四、肌部缺损:位于心尖部,为肌小梁缺损,收缩期时间隔心肌收缩使缺损变小,所以左向右分流量小。 五、共同心室:室间隔膜部及肌部均未发育,或为多个缺损,较少见。 |
||
中 医 |
|||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
室间隔缺损症状 在心室水平产生左至右的分流,分流量多少取决于缺损大小。缺损大者,肺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多,流入左心房、室后,在心室水平通过缺损口又流入右心室,进入肺循环,因而左、右心室负荷增加,左、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流量增多导致肺动脉压增加,右心室收缩期负荷也增加,最终进入阻塞性肺动脉高压期,可出现双向或右至左分流。 一、症状: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症状出现早且明显,以致影响发育。有心悸气喘、乏力和易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本病易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体征:心尖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下扩大,典型体征为胸骨左缘Ⅲ-Ⅳ肋间有4-5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向心前区传导,伴收缩期细震颤。若分流量大时,心尖部可有功能性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及分裂。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区有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原间隔缺损的收缩期杂音可减弱或消失。 室间隔缺损检查 一、X线:缺损小者心影多无改变。缺损中度大时,心影有不同程度增大,以右心室为主。缺损大者,左、右心室均增大,肺动脉干凸出,肺血管影增强,严重肺动脉高压时,肺野外侧带反而清晰。 二、心电图:缺损小者心电图无异常。缺损中度大以上者,示右心室或左、右心室肥大。 三、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左、右心室内径增大,室间隔回音有连续中断,多普勒超声:由缺损右室面向缺孔和左室面追踪可深测到最大湍流。 四、心导管检查:右心室水平血氧含量高于右心房0.9%容积以上,偶而导管可通过缺损到达左心室。依分流量的多少,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
||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
|||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
|||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
|||
鉴 别 诊 断 |
|||
西 医 治 疗 |
一、内科治疗:主要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 二、外科治疗:直视下行缺损修补术,缺损小,X-线与心电图正常者不需手术,若有/或无肺动脉高压,以左至右分流为主,手术效果最佳,以4-10岁为宜,若症状出现早或有心力衰竭,也可在婴幼儿期手术,显著肺动脉高压,有双向或右至左分流为主者,不宜手术。 | ||
中 医 治 疗 |
|||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
|||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
|||
备 注 |
|||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32361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4109049号 |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