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简介 | 科室介绍 | 特色专科 | 优势病种 | 网上预约 | 疾病知识 |
反流性食管炎 |
|||
西医大类 |
西医内科 | 西医小类: |
消化 |
中医大类 |
中医内科 * |
中医小类: |
消化 * |
概 述 |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eal reflux disease,GERD)。 |
||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
24小时食管pH监测发现,正常人群均有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现象,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故称为生理性GER。其特点为:常发生在白天而夜间罕见;餐时或餐后反流较多;反流总时间<小时/24小时。在下列情况下,生理性GER可转变为病理性GER,甚至发展为反流性食管炎。 (一)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胃连接处抗反流屏障亦称第一抗反流屏幕,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该处静息压约为2.0~4.0kPa(15~30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正常人腹内压增加能通过迷走神经而引起LES收缩反射,使LES压成倍增加以防GER。LES压过低和腹内压增加时不能引起有力的LES收缩反应者,则可导致GER。研究表明,LESD <0.8kPa时,很容易发生反流,约有17%~39%的反流性食管炎者的GER与此有关。胆碱能和β-肾上腺素能拟似药、α-肾上腺素能拮抗药、多巴安、安定、钙受体拮抗剂、吗啡及脂肪、酒精、咖啡因和吸烟等药物与食物因素均可影响LES功能,诱发GER。此外,妊娠期、口服含黄体酮避孕药期和月经周期后期,血浆黄体酮水平增高,GER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二)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1~2次(约10~15秒)食管继发性里里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残留于食管粘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正常人每小时约有1000~1500ml,pH为6~8的唾液经食管入胃)中和。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粘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研究发现大多数食管排空异常早发于食管炎,而由唾液分泌减少而发生食管炎者则罕见。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食管继发性蠕动亦罕见有发生,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故夜间GER的危害更为严重。 (三)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食管粘膜抗反流的屏障功能由下列因素组成:①上皮前因素包括粘液层,粘膜表面的HCO-3浓度;②上皮因素包括上皮细胞膜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以及上皮运输、细胞内缓冲液、细胞代谢等功能;③上皮后因素系指组织的内基础酸状态和血供情况。当上述防御屏障受损伤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亦可致食管炎。研究发现,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消弱是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1.胃排空异常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在40%以上,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有争论。 2.胃十二指肠反流在正常情况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有角化表层,可以防止H+渗入粘膜,以保护食管粘膜面免受酸性反流物的损伤。当幽门括约肌张力和LES压同时低下时,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液和溶血性卵磷脂等均可同时反流入食管,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化层,并使之变薄或脱落。反流物中的H+及胃蛋白酶则透过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层而深入食管组织,引起食管炎。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粘膜的结果,而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前,必先存在幽门和LES功能失调;反流性食管炎者多伴有胃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因常致LES和幽门功能失调而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多伴以高胃酸分泌而易致胃窦痉挛与幽门功能障碍,故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也较多。肥胖、大量腹水、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等因素均可诱发反流性食管炎。 肉眼可见食管粘膜流血、水肿,脆而易出血。急性食管炎时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形成糜烂和浅表溃疡。严重者整个上皮层均可脱落,但一般不超过粘膜肌层。慢性食管炎时,粘膜糜烂后可发发纤维化,并可越过粘膜肌层而累及整个食管壁。食管粘膜糜烂、溃疡和纤维经的反复形成,则可发生食管瘢痕性狭窄。显微镜下可见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乳穿延伸至上皮的表面层,并伴有血管增生,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食管狭窄者,粘膜下或肌层均可瘢痕形成。严重食管炎者,则可见粘膜上皮的基层被破坏,且因溃疡过大,溃疡边缘的鳞状上皮细胞无法通过再上皮化修复溃疡,而状上皮化生,称为Barrett食管。发生于Barrett上皮的溃疡称为Barrett溃汤。 |
||
中 医 |
|||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
(一)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多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胃酸缺乏者,烧灼感主要由胆汁反流所致,则服制酸剂的效果不著。烧灼感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轻重一致。严重食管炎尤其在瘢痕形成者,可无或仅有轻微烧灼感。 (二)胃、食管反流每于餐后、躺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发生前出现。 (三)咽下困难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所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四)出血及贫血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粘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
||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
|||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
|||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
|||
鉴 别 诊 断 |
反流性食管炎应与消化性溃疡、心绞痛、食管癌和食管真菌感染等病相鉴别。 | ||
西 医 治 疗 |
(一)一般治疗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忌烟、酒、咖啡、巧克力、酸食和过多脂肪;避免餐后即平卧;卧时床头抬高20~30cm,裤带不宜束得过紧,避免各种引起腹压过高状态。 (二)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办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metclopramide,胃复安)和多潘立酮(domperidone,吗丁啉),均为10~20mg,每天3~4次,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 2.西沙必利(cisapride)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10~20mg,每天3~4天,几无不良反应。 3.拟胆碱能药乌拉胆碱(bethanechol)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每次25mg,每天3~4次。本口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 (三)降低胃酸 ①制酸剂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氢氧化铝凝胶10~30ml及氧化镁0.3g,每日3~4次。藻朊酸泡沫剂(gariscon,alginate)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漂浮于胃内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②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cimetidine)、呋硫硝胺(ranitidine)和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均可选用,其剂量分别为200mg,3~4/d;150mg,2次/d和30mg/d。疗程均为6~8周。本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至2~3倍。③质子泵抑制剂此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而美拉唑(omeprazole)和兰索拉唑(lansoprazole)已广泛使用于临床,前者20mg/d,后者30mg/d,即可改善其症状。 (四)联合用药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
||
中 医 治 疗 |
|||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
|||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
1)精神调护:情志失和为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古人对其最有认识,从“百病皆主于郁”等古语中可见一斑,忧思恼怒,郁怒伤肝,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上逆而发本病。因此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一些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刺激,使肝发挥正常的疏泄功能。《庄子刻意》中云:“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可用养鸟、种花、琴棋书画等调节情志,排除忧思恼怒,达到愉快自得的目的。另外,还要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既可流通气血,增强体质,又能陶冶情操,使人怡情放怀,气机流畅。古人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欠。动摇则欲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但锻炼不可过量,应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方可获益。广大医护工作者也应注意对病人进行这方面的调护,用高度的责任心及爱心帮助患者,放下包袱,消除顾虑,使其慢慢达到遇事不急、不怒,用稳定的心态面对事物,从而更能配合药物治疗,达到治愈疾病,缩短疗程的目的。 (2)饮食调养: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冷不洁食物,不过食肥甘厚味之品,不饥饱无度。调节饮食方法主要有:①食量适当,勿饥饱无常。贪食过度或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就会导致积滞难消,脾胃失运。三餐的分配也应合理,早餐精些,午餐量多些,晚餐宜少进,若需要夜餐,则应以软饭为宜,勿饱食入睡。《饮膳正要·养生避忌》中云:“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 ②饮食选择:应以素食为主,少食荤腥之品,因五谷,蔬菜多无明显的寒热之偏,又易消化吸收,不易酿湿生痰,故以素为主是我国养生的一贯主张。另外,饮食应顺四时,合地宜,季节有四季之分,地域有四方之别,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故选择食疗应顺四时之受,合地区之异。冬季宜多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鸡肉;夏季宜用消淡偏凉之品,如黄瓜、西红柿;在暑季湿热交蒸之时宜用西瓜等消暑除湿之品;秋季宜用生津润燥之品;如苹果、香蕉,而少用辛辣之物,以免灼伤胃阴。 (3)慎起居,严防外邪入侵:①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②适寒温,随气候之变,增减衣被,防迎风沐浴,涉水淋雨,久处湿地,夜深露卧,纳凉取暖,也宜适度。 |
||
备 注 |
|||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32361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4109049号 |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