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简介 | 科室介绍 | 特色专科 | 优势病种 | 网上预约 | 疾病知识 |
肺囊性纤维化 |
|||
西医大类 |
西医内科 | 西医小类: |
呼吸 |
中医大类 |
中医内科 * |
中医小类: |
呼吸 * |
概 述 |
囊性肺纤维化(cystic pulmonary fibrosis,CPF 或CF)是一种具有家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的先天性疾病。在北美洲白人中最常见,每2500 人中大约有1 人受累,25 人中有1 人为携带者,其他人种则极少见。作为一种外分泌腺的病变,胃肠道和呼吸道常累及。其诊断依据是汗液中NaCl 含量增高,反映外分泌腺的功能异常。由于Na+和Cl-的转运异常,胰管和某一其他外分泌腺的管道充满了黏液,从而导致梗阻。由于支气管中的黏液增多,可使支气管阻塞,使某些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易于生长繁殖,进一步引起肺、支气管的反复感染,继之引起囊性肺纤维化,严重损害肺功能,随着肺部疾病及肺功能损害的加重,进一步导致右心肥大,心力衰竭。由于胰酶的缺乏,也可引起消化不良及发育障碍等临床表现。本病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合理的综合治疗,多数病人可能成活到20 多岁或更长。有关各种详细治疗方法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 囊性肺纤维化(cystic pulmonary fibrosis,CPF 或CF)是一种具有家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的先天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患儿有反复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并且有胰外分泌腺不足的表现,如大量脂肪便。呼吸道初发症状为咳嗽,主要为干咳,痰黏稠不易咳出,以后呈阵发性咳嗽,痰量增多。 |
||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
一.病因 囊性纤维化是由于位于第7对染色体CF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人是纯合子,其双亲是杂合子。病人的同胞中半数可带有隐性基因,而1/4可得病。一般带有隐性基因的杂合子占出生新生儿的2%~5%,约在2000~2500个新生儿中有一个可得病。囊肿性纤维化外分泌腺机能障碍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据研究提示患者的上皮细胞氯离子通道调节有缺陷;呼吸道粘膜上皮的水、电解质跨膜转运有障碍;粘液腺分泌物中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改变了粘液流变学的特性,可能为分泌物变粘稠的原因。 本病主要发生在白种人,北欧、美国发病率较高,黑种人较少,亚洲人极少见。各地区患病率不一致,病人与新生儿的比例约为1∶500至1∶3500。婴幼儿时期发病,主要发生于儿童,约3%在成年后作出诊断,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与合理、积极治疗,病人存活率已有所提高,至少有25%患者可活到成年,9%年龄超过30岁。 二.病理 肺和消化道为主要的受累脏器。粘稠分泌物堵塞支气管以及继发性感染,是呼吸系统的主要病理基础。患者于出生时呼吸道无病变发现,发病早期出现支气管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变性,以后支气管粘液腺分泌出粘稠分泌物,使粘膜上皮纤毛活动受到抑制,粘液引流不畅。支气管堵塞引起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反复发作,产生广泛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细支气管扩张、肺脓肿,逐渐引起肺部广泛纤维化和阻塞性肺气肿。在以上病理基础上导致阻塞性和限制性混合的呼吸功能损害,表现为肺通气不足,吸入气体分布不均,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以及弥散功能障碍,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最后导致呼吸衰竭;同时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鼻息肉、慢性鼻窦炎也是常见的并发症。 粘稠分泌物阻塞胰腺外分泌管,早期出现胰管扩张、腺泡扩大形成囊肿,继以广泛纤维化伴细胞浸润、萎缩,引起糖尿病。外胰腺管阻塞,胰腺酶包括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导致消化、特别是脂肪吸收不良。 肝脏内小胆管被粘液堵塞,引起多小叶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并可并发脾功能亢进。胆道阻塞可引起黄疸。胆汁缺乏对脂类的消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胰液和肠液的消化作用以及肠蠕动都有不良影响。粘液可使肠道上皮剥脱,结构破坏。新生儿在回肠末端发生胎粪梗阻,为早期常见表现。汗腺分泌中氯化钠含量明显增高。输精管发生纤维化阻塞,失去生育能力。女性生殖能力减退。 |
||
中 医 |
|||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
一.症状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患儿有反复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并且有胰外分泌腺不足的表现,如大量脂肪便。临床上又可以有不同类型,它反应囊性肺纤维化在分子水平上的特异性。15%的患儿残存胰腺功能足够,分类为胰腺功能足够型,这些患儿的情况好于残存胰腺功能不足型。如果其他家属受累,必须获得该患者的家族史,有时婴儿出生时就会出现胰腺功能不足的表现,由于黏稠的胎粪可导致胎粪性肠梗阻。呼吸道初发症状为咳嗽,主要为干咳,痰黏稠不易咳出,以后呈阵发性咳嗽,痰量增多。由于呼吸道的感染,很多患儿因发热起病,然后住院作进一步检查、经询问病史及做有关检查方被确诊。由于患儿呼吸道的感染严重,痰不易咳出,也不会咳,所以可以有胸闷、憋气及呼吸困难等缺氧表现,这些症状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不少患儿虽然疾病严重,但到10 多岁才得到诊断。囊性肺纤维化也可累及生殖系统,因此大多数患病男女是不育的。如合并支气管扩张时有反复咯血,后期可以有发绀和杵状指,往往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常于10 岁前死亡。相反,假如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合理的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活到20 多岁甚至更长。 二.辅助检查 1.汗液试验。 2.胰腺刺激试验测定胰酶,胰酶显著下降或接近正常,但碳酸氢盐明显减少。 其他辅助检查:CF 除临床症状以外,在辅助检查方面,X 线、CT、MRI 可以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1.X 线检查 (1)肺纹理改变:病变早期,支气管扩张表现为肺纹理增强。 (2)小叶性肺炎样改变:表现为段以下支气管阻塞、感染,形成小斑片状模糊阴影。 (3)肺野改变:肺门周围有环状阴影,它是支气管起始部囊状腔隙的重要X线征象,这种环状阴影为异常的支气管扩张,而不是真正的空洞,以上叶较为明显,也可以有下叶空气积蓄征象,它包括周围血管分布的丧失和膈肌低平。同时可出现局限性阻塞性肺不张,肺气肿、肺脓肿及肺源性心脏病。 (4)支气管造影检查:表现为轻、中度柱状支气管扩张,常发生在两肺上叶。 2.胸部CT 检查 (1)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可广泛分布于两肺各叶,尤其是两肺上叶多见。支气管扩张主要是轻、中度柱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既可发生于扩张的支气管,也可发生于非扩张的支气管,常为轻度增厚,管壁内外比较光滑。 (2)两肺弥漫性肺气肿:表现为肺野密度低而不均,在不同病例病变程度轻重不一,婴儿或儿童患者多见。 (3)支气管黏液栓:由于黏液分泌物潴留在气管内形成,依据黏液存留的支气管走向不同而形态各异,多呈圆形、椭圆形、管状或尖端指向肺门的“V”形或“Y”形高密度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CT 值一般为15±10HU,但存留较久的黏液栓CT 值可高达40~80HU,增强扫描无强化。 (4)薄壁含气囊腔:因支气管扩张,气肿性肺大泡及间质性气囊肿形成大小不一之囊腔,主要分布在两肺上部。 (5)斑片状阴影:表现为感染性支气管肺炎和亚段肺不张,呈1~3cm 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高密度影,上肺野常见或上肺野病灶分布较多。 3.胸部MRI 检查 MRI 表现囊性纤维化在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是由分泌物堵塞支气管以及继发感染,MRI 能较好显示支气管黏液栓子及肺部感染性病变,黏液栓子呈稍短和长T1异常信号,信号均匀,边缘光滑锐利,其形态各异,尖端指向肺门,继发性感染主要为小叶肺炎样变。 |
||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
|||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
|||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
|||
鉴 别 诊 断 |
囊性肺纤维化常会出现囊性支气管扩张,所以需和一些引起囊性支气管扩张的疾病鉴别,囊性支气管扩张是复发性或慢性感染的并发症,其表现可类似多发性空洞,它不是真正的空洞,而是多发性支气管扩张伴有囊状腔隙的表现。 1.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该患者易于发生复发性细菌感染,继发气道阻塞和囊性支气管扩张,有时和囊性肺纤维化不易鉴别,但该患者血中丙种球蛋白明显减少或缺乏,且汗液中无高浓度的NaCl 存在,因此可以鉴别。 2.复发性细菌性肺炎 反复发作时可以造成支气管扩张,早期这种支气管扩张可呈圆柱形,并且是可逆的,但在多次肺炎发作后,由于支气管损害可发展成静脉曲张状或囊性支气管扩张,位于下叶是其特点,感染早期胸片是正常的,在肺底有线状阴影聚集,这时支气管造影可显示支气管扩张。当支气管扩张进一步发展,则可呈小囊状支气管扩张,用高分辨率CT(HRCT)可取代支气管造影而获得诊断。 3.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发生哮喘时可伴有支气管囊状扩张,但一般此病发病年龄较晚,无家族遗传史,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找到曲菌丝,糖皮质激素可治愈。 4.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 结核是囊状支气管扩张症的另一原因,在长期结核菌感染后,在肺尖及全肺可发生空洞,这些透明区除了坏死性空洞外,还必须考虑有支气管扩张,尤其是囊状支气管扩张症,但结核引起的支气管扩张一般有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等,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通过抗结核治疗病情会逐渐好转,所以临床上诊断是不难的。 |
||
西 医 治 疗 |
反复慢性呼吸道感染和呼吸功能衰竭是病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控制呼吸道感染应针对痰菌和药物敏感情况,采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至关重要。根据病情可较长时期或间歇用药。用蒸气或粘液溶解剂雾化吸入可液化粘痰,加用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药作超声雾化吸入效果更好。鼓励成年人作体位引流以利排痰。 对婴幼儿除作麻疹、百日咳疫苗接种外,冬季应给予多价流感疫苗接种,并及早根治慢性鼻窦炎,防止下呼吸道感染。 饮食疗法有利于食物的吸收和促进生长发育,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低脂肪饮食,补充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胰腺酶如胰酶肠溶片,口服1~3g/d,增强消化能力。 婴儿发生胎粪肠梗阻时可施行手术治疗。天热出汗过多,必须及时补充食盐和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虚脱。 迄今虽尚无可靠方法识别带有隐性基因的杂合子,但由于遗传基因研究的进展,今后将有望能发现杂合子患者,并能对本病的预防采取有效措施。 |
||
中 医 治 疗 |
|||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
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约半数儿童因感染或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于10岁前死亡,活至成年者较少。如能早期诊断,控制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疗法,儿童期间病死率可下降,并可存活至成年。 | ||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
|||
备 注 |
|||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32361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4109049号 |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