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简介 | 科室介绍 | 特色专科 | 优势病种 | 网上预约 | 疾病知识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
西医大类 |
西医内科 | 西医小类: |
心血管 |
中医大类 |
中医内科 * |
中医小类: |
心血管 * |
概 述 |
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肌病,少数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和药物中毒、低血钾者,由于室速可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门诊应谨慎处理,一般应收入院治疗。 | ||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
|||
中 医 |
|||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
异位快速心律的起搏点在心室,则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阵发性室速。这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较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要大得多,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临床多见于有严重心肌损害的患者,如急性广泛性心肌梗塞、严重心肌缺氧、克山病、洋地黄中毒、低血钾症、高血钾症或应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过量等。少数患者也可无器质性心脏病。有由于情绪激动引起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而造成死亡的报告。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剧烈体力劳动,长时间屏息缺氧,或在使用拟交感神经药物、罂粟碱、汞利尿剂等静脉注射时,可发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此外,在心导管检查或心脏手术时也可发生此类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大多数患者能感觉到突然发作及终止。发作时由于心房与心室的收缩不协调,心房向心室灌注的血液不充分,因而快速的心率引起心排血量下降更为显著。同时由于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年龄较大,患有严重的心脏疾患,因此一旦发生心动过速,极易造成冠状动脉、脑动脉及肾动脉的供血明显降低,常可引起显著的血压下降,甚至造成休克,从而可迅速导致肺水肿、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血栓的形成,多数预后不好。若不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患者常死于肺水肿、休克或心室颤动,故需紧急处理。 | ||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
|||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
(一)病史、症状:室速多突然发作,患者感明显的心慌胸闷,可在室性早搏的基础上发生,当心率>200次/分或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可有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既往有心脏疾病史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史有助诊断。了解发作的时间和频率,近期内的药物应用史,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心剂、利尿剂的应用史有时可帮助寻找室速发生的原因。 (二)体检发现:短阵室速或持续性室速不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一般生命体征较平稳,心脏听诊心率快而大致规则,发作间歇可闻及早搏。有基础心脏病或心率>200次/分者可伴有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大汗、四肢冰冷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说明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 (三)辅助检查: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可记录到连续3次以上快速的宽大畸形QRS波,与P波无关,有时可见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发作不频繁或发作较短暂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心脏超声能明确心脏基础疾病。 |
||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
|||
鉴 别 诊 断 |
|||
西 医 治 疗 |
(一)急性发作的处理; 室性心动过速能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必须得到及时纠正,绝大多数应入院治疗。药物治疗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稀释后缓慢静推,无效时可重复使用,起效后以1-4mg/分静滴维持,也可选用心律平75mg或胺碘酮150mg稀释后缓慢静推,并静脉点滴维持。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时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复律能量以300焦耳为佳。同时应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和补充血钾。 (二)发作的预防; 预防发作时可静脉点滴利多卡因,口服慢心律450mg-800mg/d,或心律平450-800mg/d,胺碘酮200-600mg/d。有效的原发病治疗和长期补充血钾对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预防有帮助。 |
||
中 医 治 疗 |
|||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
|||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
|||
备 注 |
|||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32361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4109049号 |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