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简介 | 科室介绍 | 特色专科 | 优势病种 | 网上预约 | 疾病知识 |
脂肪肝 |
|||
西医大类 |
西医内科 | 西医小类: |
消化 |
中医大类 |
中医内科 * |
中医小类: |
消化 * |
概 述 |
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酒精中毒、营养过度或缺乏、内分泌紊乱、药物或肝性毒物、急性脂肪肝脑病可由妊娠所致。 | ||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
1.肥胖性脂肪肝 这是最常见病因。摄食过多的高糖饮食、过量脂类,导致营养过剩,使周围脂肪组织过多;释放脂肪酸增加,肝对脂肪消化、氧化、转化、排泄障碍,导致脂肪在肝内堆积。50%的肥胖者有肝内脂肪细胞浸润,重度肥胖者96%可发生脂肪肝。 2.酒精性脂肪肝 这是第二位常见病因。75%~95%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3.炎症性脂肪肝 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 糖尿病性脂肪肝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脂肪肝较少,约有4.5%患脂肪肝。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脂肪肝较多,可达37%。 4.营养缺乏性脂肪肝 因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因热量不足,缺乏营养而消瘦。常常动用组织中脂肪,但又不能在肝脏内正常转化脂肪,故发生堆积至脂肪肝形成。即为瘦人也得脂肪肝。 5.药物性及毒物性脂肪肝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抗肿瘤药、四氯化碳、苯、砷、铝等,可发生脂肪肝。 6.妊娠急性脂肪肝 多发生于妊娠36~40周,重症者常伴发肝性脑病、肾衰竭、消化道出血。虽脂肪肝发生与遗传无直接关系,但糖尿病高血脂症(尤乳糜血症)多与家族遗传相关,所以某些相关原因的脂肪肝与遗传有关联。 脂肪肝的治疗包括消除病因、控制饮食、体育运动和药物治疗。脂肪肝是可逆性病变,去除病因,肝脏可以复原。 |
||
中 医 |
|||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
一、症状 1.轻度症状 轻度病者大多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偶有疲乏感觉,或仅觉近期腹部胀满感。根据文献记载,约25%以上脂肪肝患者临床多无症状。绝大多数脂肪肝是由集体、个人常规体检而确诊。 2.典型症状 一般来说,中、重度病者绝大多数有一定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恶心,厌食,腹胀,肝区胀闷,甚或疼痛。 典型脂肪肝的症状是由于肝功能异常及肝内脂肪积蓄所引起,症状类似于肝炎。肝区疼痛常在安静休息或重体力劳动之后,或大量酗酒之后加重。症状轻重与脂肪肝病变程度不相一致,常因人而异。 二、体征 1.肝大 中、重度病者由于脂肪堆积过多,肝脏可肿大。75%脂肪肝有肝大体征,4%病例脾脏肿大。某些脂肪肝病者,出现类似慢性肝炎症状而就诊。由于脂肪肝多伴肥胖,腹壁脂肪较厚,触诊多不满意,较难以发现早期肝脏肿大体征,须借助于B超声波肝脏检查而确诊。 2.黄疸 15%脂肪肝病者有轻度黄疸,多系阻塞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增多,持续数周。可随肝中脂肪减少而消退,胆囊造影正常。 3.轻度体液潴留 12%患者有轻度体液潴留现象,重症可见下肢浮肿或腹水。可能与腹部脂肪积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肝功能失调有关。当肝中脂肪减少时,体液潴留可纠正。 4.蜘蛛痣及门脉高压 8%病例有蜘蛛痣及门脉高压。这一体征是暂时改变,脂肪肝治愈后,可完全恢复。 5.维生素缺乏症 约有半数以上病例有各种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包括末稍神经炎,舌炎、口角炎、角膜干燥症,皮肤过度角化及皮下瘀斑等。 三、常见并发症 1.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脂肪肝最为主要的并发症,也可以说是直接致病原因。尤其是高甘油三酯或伴高胆固醇血症者,最为常见。其主要表现头晕、头痛、胸闷不适等症状。 2.高粘血症 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成分含量升高,各种纤维因子浓度过高,从而血液粘度升高。其主要表现有肢体麻木,头晕胸闷、易并发动脉、静脉血栓等病证。 3.肝纤维化与肝硬化 因为长期脂肪肝失于治疗,且各种致病因子持久或反复地作用于肝脏组织,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和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其结果扰乱了肝组织的正常结构,导致肝脏形体异常、质地变硬。临床表现以肝功能不断衰退和门静脉高压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消化不良、疲乏、出血、色素沉着、腹水、精神症状等。实验诊断可见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甚至表现出凝血机制异常等。 |
||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
|||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
一.病史及症状 部分病人有肝区不适,乏力。食饮下降症状,大多无临床症状。因此应详细了解有无长期饮酒、营养失衡,有无接角触化学试剂或服用肝毒性药物史;有无糖尿病对第一胎妊娠34-40周的妊妇,出现剧烈而持久的恶心、呕吐、继之出现腹痛和黄疸,精神萎糜、嗜睡、很快进入昏速者应考虑妊娠急性脂肪肝。 二.体验发现 大多数病人有轻至中度肝肿大,约4%有脾大,少数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蜘蛛痣及门脉高压症状,但治疗后蜘蛛痣可消失,门脉高压恢复正常。 三.辅助检查 血脂尤以甘油三脂增高,ALT、GGT增高,糖耐量曲线可有异常,曲线高峰上升和下降延迟。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达40%,应用维生素K可以纠正。 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B型超声波和CT,超声波显示肝脏增大,肝脏前部密集增强细小回声,后部衰减速。CT检查肝密度减低,相比门静脉内回声增强。 |
||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
|||
鉴 别 诊 断 |
|||
西 医 治 疗 |
脂肪肝是可逆性病变,早期论断和及时治疗一般可恢复正常。治疗包括去除病因如停用肝毒性药物、禁酒、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等〕,调整饮食,予去脂药物,肌醇0.5-1.0g,3/d;卵磷脂2-3片,3/d;东宝肝泰1.5g , 3/d等。重症者可便用辅酶A50-100u,肌注 1/d,三磷酸腺苷20-40mg 1/d或用能量合剂静脉输入。 | ||
中 医 治 疗 |
|||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
|||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
|||
备 注 |
|||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32361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4109049号 |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