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医院动态 医院简介 科室介绍 特色专科 优势病种 网上预约 疾病知识
肺隐球菌病
西医大类
  西医内科
西医小类:
  呼吸

中医大类

  中医内科 *

中医小类:

  呼吸 *
概    述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内脏真菌病。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但也可以侵犯骨骼、皮肤、粘膜和其他脏器。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一.发病机理
  本菌通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肺是感染的首发部位。正常人吸入隐球菌后,引起肺内感染,病变多仅局限于肺部,很少出现症状,常有自愈倾向。若因过度劳累或有免疫缺损的慢性病患者(如晚期恶性肿瘤、白血病、长期接受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抗癌药等治疗),吸入真菌后在肺内形成病灶,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且多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二.病理改变
  本菌感染后仅引起轻度炎症反应。肺部有局限性或广泛性肉芽肿形成,坏死和空洞少见,钙化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极为罕见。也可在胸膜下形成小结节。隐球菌可在脑部冠状切面的灰质部分产生病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肺部隐球菌病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部位的隐球菌病同时发生。约1/3病例无任何症状,常有胸部X线检查中被发现,有时误诊为肺癌。多数患者可有轻度咳嗽、咳少量粘液痰或血痰、胸痛、低热、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少数病例呈急性肺炎表现,偶有胸痛或肺实变和胸腔积液的体征。当并发脑脊髓膜炎时,则症状明显而严重。常有中等度发热,偶可高热达40C,并出现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征。
  X线表现:病变以双侧中下肺部为多见,亦可为单侧或局限于一肺叶。可呈孤立的大球形灶或数个结节状病灶,周围无明显反应,类似肿瘤;或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或呈片状浸润阴影。约10%患者有空洞形成。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痰、胸液和脑脊液作墨汁涂片或培养,检出隐球菌时即可确诊。补体结合反应阳性亦有助于诊断。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鉴 别
诊 断
西 医
治 疗
     本病常在免疫功能降低时发病,故应消除各种诱发因素。早期局限性肺部肉芽肿或空间,可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中 医
治 疗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备 注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医院资质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32361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4109049号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