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医院动态 医院简介 科室介绍 特色专科 优势病种 网上预约 疾病知识
慢性肾功能衰竭
西医大类
  西医内科
西医小类:
  泌尿

中医大类

  中医内科 *

中医小类:

  肾病 *
概    述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所有进展性肾疾病的最终结局,因此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多种多样,其常见的病因主要有:
  ①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性 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②代谢异常所致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
  ③血管性肾病变,如高血压病、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④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
  ⑤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⑥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
  ⑦中毒性肾病,如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
  ⑧梗阻性肾病,如输尿管梗阻;反流性肾病、尿路结石等等。另外,大约有6%—9%的患者病因难以确定。据国外的研究表明,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占第一位的是糖尿病肾病,约为27.7%,第二位的是高血压肾损害,约占22.7%,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第三位,约为 21.2%,多囊肾为3.9%,其他各种病因共占24.5%。我国目前尚没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大规模调查的资料,从临床经验来看,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其次 是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最近几年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由此引起的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大量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压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数量也大幅增多,这一动向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一.临床表现
  慢性肾功能衰竭根据病程阶段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 当血尿素氮高于60meddl时,即可出现注意力减退、容易疲劳、记忆力下降等表现。随着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可以出现意识障碍,嗜睡、呆滞、幻觉、共济失调等表现。尿毒症期则可出现尿毒症性脑病(LffellliCencephalopa·thy),主要表现为嗜睡、谵妄、扑翼样震颤甚至昏迷。尿毒症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主要是由尿毒素所引起,另外酸中毒、低钠血症、高镁血症及高血压的作用亦不可忽视。尤其是低钠血症常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病变,其预后十分恶劣。
  (2)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80%-90%的终末期肾衰患者都伴有高血压。尿毒症患者常可并发急性肺水肿,轻度发作时表现为活动时呼吸困难,重度时则表现为端坐呼吸,咯血咳痰。尿毒症性心肌病则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舒张前期奔马律、低血压及心律不齐等。尿毒症患者突发胸痛应注意尿毒症性心包炎,临床上可表现发热、胸痛、低血压、心包摩擦音及心影扩大,该病主要与尿毒素及出血倾向有关。长期透析存活的尿毒症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是长期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3)呼吸系统的表现;尿毒症时可以出现低氧血症。由于肺内静水压的增高,加上一些循环毒素可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故容易引起肺水肿,导致“尿毒症肺”,即在双肺门周围出现蝶状分布的浸润灶。尿毒症患者常于肺泡隔上可出现转移性钙化灶,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血症及碱中毒有一定关系。肺的纤维化与钙化有关。另外充血性心功能衰竭及肺部感染常可引起胸膜腔积液。
  (4)消化系统的表现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即可出现食欲不振、味觉障碍,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呕血,便血等严重并发症,另外尿毒素可弥散进入消化道,通过尿素分解细菌的作用,致使胃肠道中铵的含量增加,故容易发生胃肠道炎症及溃疡。
  (5)血液系统的表现尿毒症患者贫血的程度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程度成平行关系。尿毒症期患者容易出现鼻出血、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严重的甚至可有脑出血及硬膜下出血。尿素、肌酐及胍类复合物等尿毒素物质均可影响血小板的聚集、粘附及血小板因子Ⅲ的释放,尿毒症时血小板的数量也明显减少,这些均是尿毒症出血倾向的可能原因。
  (6)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的表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患者可出现糖耐量异常,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尿毒素的作用使胰腺p细胞释放胰岛素减少以及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由于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造成钙磷代谢紊乱而致的高磷、低钙血症,刺激甲状旁腺过度代偿,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表现为甲状旁腺肥大,血中PIH水平明显增高,PIH代谢异常不仅可使骨质吸收增加造成肾性骨病,而且聚积在血中的PIH本身即是—种尿毒素,与尿毒症时神经系统的异常、糖耐量异常及高脂血症的产生均有明显关系。尿毒症时甲状腺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中总T3水平低下,而T4、rT3及TSH的水平基本正常,但TSH对TPH负荷试验的反应低下,因此患者可能处于‘相对甲状腺功能减低酌状态,临床上可出现低体温、粘液样水肿、基础代谢率低下等表现。性功能减退是尿毒症患者的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表现为性欲低下、睾丸萎缩精子产生减少,闭经或月经失调、不孕等。
  (7)肌肉及骨骼系统的表现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尿毒症期可以出现肌无力、肌肉萎缩及骨营养不良症(肾性骨病)。肾性骨病包含:
  1)骨欺化症
  2)囊性纤维性骨炎
  3)骨质疏松症
  4)骨质硬化症(osteoselemsis)等;肾性骨病的发生主要与维生素D活化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异位钙化现象;如在动脉壁、眼结膜,关节周围组织及皮肤等处出现钙化。眼结膜钙盐沉积是尿毒症患者“红跟症”的主要原因。关节周围组织的钙化可出现"痛风"样症状,尿毒症
  顽固性的皮肤瘙痒症可能与皮肤钙盐的沉积有关。
  (8)免疫系统异常的表现.尿毒症患者容易出现感染,如易患流行性感冒,结核及病毒性肝炎等;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另外尿毒症患者对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反应均明显降低,移植排异反应也明显低下。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受损,主要表现为T辅助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比例下降,NK细胞功能减退,IL—2产生减少,B淋巴细胞数也明显降低,尿毒症患者免疫系统的异常主要与多胺、胍类等中分子尿毒素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及营养不良包括蛋白、锌;维生素8s及必需氨基酸等的缺乏有关。
  (9)其它临床表现尿毒症期可以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异常,如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尿毒素还可引起周围末梢神经轴索变性及继发脱髓鞘改变,临床上可出现末梢知觉障碍、双足灼热感、肌无力、肌痉挛、不安腿综合征等表现,末梢神经及血循环的损伤还可引起表皮剥脱、紫斑、瘙痒等皮肤病变。
  二.临床分期
  临床上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四期:
  代偿期: 无明显症状
  肾功能化验指标BUN<7.1、Scr<133 、Ccr80~50
   失代偿期: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周身症状
   肾功能化验指标BUN>7.1 、Scr133~441、Ccr 50~20
   衰竭期:贫血加重;代谢性酸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肾功能化验指标BUN 17.9~28.6、Scr 442~707、Ccr 20~10
   尿毒症期:酸中毒症状及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出现烦躁、抽搐、昏迷等精神症状, 肾功能化验指标BUN>28.6、Scr>707、Ccr<10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一、病史及症状
  既往多有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痛风病等病史。早期常有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和夜尿多,逐渐出现少尿、浮肿或血压高。多数病人口中有异味、口腔粘膜溃疡、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可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嗜睡或躁动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者,提示并发尿毒症性心肌病,咳嗽、咯痰或咯血、夜间不能平卧者,提示并发肺水肿或尿毒症性肺炎;少数病人胸闷、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或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可能为心包积液;如皮肤瘙痒、骨痛或肌肉抽搐,甚至行走不便,提示并发继发性甲旁亢或肾性骨病;病人易罹患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等。
  二、体格检查
  多数血压高、贫血貌或面色黝黑,颜面部或下肢浮肿。可有精神神志异常、全身或局部出血、呼吸浅快或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肺部干湿性罗音、心界扩大、胸膜或心包摩擦音、心率或心律改变、肝肿大及腹水等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一)尿常规:
  尿比重下降或固定,尿蛋白阳性,有不同程度血尿和管型。
  (二)血常规: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压积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部分病人血三系细胞减少。
  (三)生化检查:
  GFR50~80ml/min,血尿素氮、肌酐正常,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50~20ml/min,血肌酐186~442μmol/L,尿素氮超过7.1mmol/L,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FR20~10ml/min,血肌酐451~707μmol/L,尿素氮17.9~28.6m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 GFR小于10ml/min,血肌酐高于707μmol/L,尿素氮28.6mmol/L以上,为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时,常伴有低钙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四)影象学检查:
  B超示双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回声增强;核素肾动态显象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核素骨扫描示肾性骨营养不良征;胸部X线可见肺淤血或肺水肿、心胸比例增大或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
  (五)肾活检可能有助于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病的诊断。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鉴 别
诊 断
西 医
治 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延缓CRF病程的进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原发病治疗:
  坚持长期对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合理的治疗;避免或消除使CRF恶化的因素,如血容量不足、严重感染、泌尿道梗阻、肾毒性药物的使用等。
  二、饮食治疗:
  热量30~35kcal/kg.d,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可予优质低蛋白(0.6~0.8g/kg.d)、低磷(<750mg/d)饮食,必要时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晚期非透析的病人应予优质低蛋白饮食(<0.6g/kg.d)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三、控制高血压:
  首选ACEI 和钙离子拮抗剂,但要防止功能性GFR下降,当血肌酐大于350μmol/L 而未透析的病人慎用或不用ACEI;酌情合用利尿剂、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药;对于早期肾功能急骤恶化者,可试用多巴胺、前列腺素E1等;顽固性高血压可口服长压定、静滴酚妥拉明或硝普钠等;对容量性高血压并有心力衰竭时,应及时透析。注意不能降压过快或使血压过低,应控制在16.0/11.3kPa(120/85mmHg)左右。
  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早期有脱水者应适当补液,但不能过多过快;少尿、浮肿及高血压者,应限制水、盐摄入,间断静注速尿,若剂量大于400mg/d仍无反应者不必再用;严重水肿或心力衰竭者应尽早透析脱水。高血钾者应限制钾的摄入,按“钾代谢紊乱”处理,若无效或无尿伴有心肌损害者应急诊血透;少数病人可有缺钾,应谨慎口服补钾。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口服碳酸氢钠;严重酸中毒时,尤其是伴有深大呼吸或昏迷者,应静脉补碱或急诊透析,迅速纠正酸中毒,同时静注葡萄糖酸钙,以免发生手足抽搐。
  五、清除毒素治疗:
  轻症口服包醛氧淀粉、口服透析盐、尿毒清或肾衰宁等药;部分病人利用甘露醇盐水制剂或中药灌肠;终末期肾衰需要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可参见有关章节。
  六、并发症的治疗
  (一)心功能不全者应积极去处病因,限制水、盐摄入,静注速尿,酌情用洋地黄、血管扩张剂等,若无效应尽早透析。
  (二)心肌病应除去致病因素,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控制高血压及抗感染。
  (三)心包积液根据原因决定治疗方案。不超过100ml的心包积液无需特殊治疗,常规血液透析可消除;容量负荷引起的心包积液,应严格限制水、盐和进行强化透析以超滤脱水治疗;因透析不充分,致使长期代谢产物潴留引起的心包炎,除强化透析外,要用高效能透析器以除去中分子量物质或甲状旁腺素,多可获效。如出现心包填塞应紧急穿刺或心包切开引流。
  (四)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特效药,一般用量50u/kg,3次/w,皮下注射或静注,用4周后红细胞压积上升幅度小于0.03,或血红蛋白增加少于10g/L,则增至5u/kg,使血红蛋白在100-120g/L和红细胞压积达到33-38%,然后改为维持量50-100u/kg,3次/w,同时应给予补铁和叶酸;若有严重贫血(血红蛋白< 60g / L)、症状明显者可小量间断输红细胞;肾移植是治疗肾性贫血最有效的措施。
  (五)肾性骨病首先应低磷饮食、口服磷酸盐结合剂,血透等可迅速降低血磷的浓度,血磷浓度应控制在1.4 ~2.4mmol/L;酌情口服钙剂,维持正常的血钙浓度;早期应用1,25(OH)2D3 0.25~1.0μg/d或1α(OH)D30.5~2.0μg/d治疗。
  (六)对症治疗:恶心呕吐者,可口服吗叮啉、普瑞博斯或肌注胃复安等;头痛、失眠、烦躁,可用安定等药,出现抽搐者可试补钙;皮肤瘙痒,除了治疗钙磷代谢紊乱外,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扑尔敏等;伴有高尿酸血症者,应给予低嘌呤饮食,必要时口服别嘌呤醇。其它还应注意抗感染、止血等。
中 医
治 疗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备 注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医院资质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32361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4109049号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