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医院动态 医院简介 科室介绍 特色专科 优势病种 网上预约 疾病知识
脑膜炎
西医大类
  西医内科
西医小类:
  神经

中医大类

  中医内科 *

中医小类:

  肾病 *
概    述
     所谓脑膜炎就是脑膜发炎,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非常轻微,然而细菌性脑膜炎的症状就可能会危及生命。5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发生此症。它通常都以散发病例出现。病毒性脑膜炎多流行于冬季,而且多发生在5岁以上的儿童身上。婴儿早期阶段的症状包括:嗜睡、发烧、呕吐、拒绝饮食、啼哭增加,睡不安稳。较大的患儿还可能出现:严重头痛、讨厌强光和巨大声音、肌肉僵硬,特别是颈部。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所谓脑膜炎就是脑膜发炎,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非常轻微,然而细菌性脑膜炎的症状就可能会危及生命。5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发生此症。它通常都以散发病例出现。病毒性脑膜炎多流行于冬季,而且多发生在5岁以上的儿童身上。婴儿早期阶段的症状包括:嗜睡、发烧、呕吐、拒绝饮食、啼哭增加,睡不安稳。较大的患儿还可能出现:严重头痛、讨厌强光和巨大声音、肌肉僵硬,特别是颈部。各年龄层的病例中,一般是出现初始症状后就会发生进行性嗜睡,偶尔也可能会出现昏迷或惊厥等症状。有些患有脑膜炎患儿也可能会出现特殊的皮疹(呈粉红或紫红色、扁平、指压不褪色)。一旦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父母应立刻带去最近医院急诊。孩子可能得住院进行“腰椎穿刺”检查,以查出特定的病原体。医生也可能会抽取孩子的血液进行组织培养检查,以鉴别病原菌。就算尚未取得检验结果,也应该马上采取大剂量抗生素疗法。假如检验证实是病毒性脑膜炎,那么可停用抗生素。此时只需要使用止痛剂,感染症状通常会在5-14天消退,这取决于不同病毒的差异。如果证实是细菌性脑膜炎,那么就应该持续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治疗可能得持续10天。常规免疫接种可以防止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免疫接种也可以短期预防某类球菌型的脑膜炎,并可以在流行脑炎时使用这种免疫针剂。让与患儿亲密接触的儿童服用抗生素,是另一种可以预防细菌性脑膜炎扩散的方法。经过治疗后,脑膜炎通常可以完全复原。但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一些脑部伤害,因而导致耳聋、癫痫或学习障碍。有时即使脑膜炎患儿得到及时治疗,但也可能会死亡,不过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既往有无结核病、中耳炎、绦虫、囊虫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病史,与鸽、鸟、猫或其他动物密切接触史。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1、病史 注意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硬等感染及脑膜刺激征。
  2、一般体检 注意外耳道、鼓膜、皮下囊虫结节或其他全身感染灶,检查体温及脉搏。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1.神经检查 注意下列各项:①颈强、克氏征及布氏征等脑膜刺激征;②意识状态及精神状态;③各对颅神经;④眼底检查;⑤四肢腱反射及病理反射。
  2.辅助检查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分类、嗜酸细胞计数,血沉,脑脊液压力、外观,细胞总数、分类,蛋白、糖、氯化物,化脓菌、耐酸菌、霉菌涂片及培养、PCR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CT;疑为囊虫性脑膜炎时作血及脑脊液囊虫酶联试验。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鉴 别
诊 断
西 医
治 疗
     1.一般及对症处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补充液体及电解质,退热、抗癫癎,颅压高者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除霉菌性脑膜炎外,急性期可在特异性抗菌治疗下应用地塞米松等激素治疗。
  2.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
  (1)化脓性脑膜炎:应用大量青霉素静滴或头孢塔齐定(复达欣)、头孢三嗪(菌必治)等。
  (2)结核性脑膜炎:异烟肼600~900mg/d,利福平剂量450~600mg/d,乙胺丁醇成人量为750~1000mg/d。
  (3)病毒性脑膜炎:病毒唑200~300mg静滴1~2/d,如为疱疹病毒脑膜炎可应用无环鸟苷,每日30mg/kg,静滴。
  (4)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氟胞嘧啶每日量5~10g,两性霉素B,每日量30~40mg,100%大蒜注射液,每日80~100ml静滴。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也可酌情应用。
  (5)囊虫性脑膜炎:应用丙硫咪唑,小量逐渐增量,0.2g,3/d,或吡喹酮,200mg/(kg.d)。
  护理:
  1.按神经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颅内高压患者腰椎穿刺术后宜平卧12h以上,并注意观察瞳孔。
  3.隐球菌性脑膜炎应用两性霉素B者,静滴药时输液瓶须避光。
中 医
治 疗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本疾病的患者人群大多数为两岁以下的婴儿。应尽量避免吃糖和加工食物,宜食用低脂肪、高纤维有营养的食物,维生素很有积极作用。
  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最基本方法是防止小儿受到结核菌感染,对小儿要做好预防接种,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每隔3~4年复种,并避免接触结核病人。
  预防:
  1、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2、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3、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发热伴头痛、精神萎靡、急性咽炎、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
  4、菌苗预防: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备 注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医院资质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32361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4109049号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