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医院动态 医院简介 科室介绍 特色专科 优势病种 预约就诊 疾病知识
小儿丹毒
西医大类
  西医儿科
西医小类:
  小儿内科

中医大类

  中医儿科 *

中医小类:

  儿科 *
概    述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急性炎症。病菌主要由皮肤或者粘膜的破损处侵入,也可以由血行感染。本病多发生于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患儿。
  病原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通过皮肤或粘膜微细破伤处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鼻咽耳等处的病灶可引起颜面丹毒足癣小腿溃疡及下肢外伤可诱发小腿丹毒营养不良低γ球蛋白血症等可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破伤(如鼻腔粘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小儿丹毒一般发病较急,在发病初起多数患儿有一些前驱症状,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 ℃~40℃,伴有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有时会出现高热惊厥。继之在患部出现红肿,周围境界比较清楚,自觉灼热、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化验检查白细胞增高,同时中性粒细胞也会增高。小儿丹毒一般多发生于面部、腹部和小腿部位。发病急剧,常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疹后症状可持续存在。好发于颜面及小腿。皮肤损害 典型损害为鲜红、触痛、灼热和边界清楚的硬肿性红斑。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脓疱或坏疽。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毒)。多次复发者,淋巴管受阻时,日久可形成橡皮肿,多见于小腿。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可发现致病的原发灶,如小腿常见足癣,面部常见鼻腔粘膜损害。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一、发病急剧,常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疹后症状可持续存在。
  二、好发于颜面及小腿。
  三、皮肤损害 典型损害为鲜红、触痛、灼热和边界清楚的硬肿性红斑。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脓疱或坏疽。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毒)。
  四、多次复发者,淋巴管受阻时,日久可形成橡皮肿,多见于小腿。
  五、局部淋巴结肿大。
  六、常可发现致病的原发灶,如小腿常见足癣,面部常见鼻腔粘膜损害。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可有皮肤、粘膜破损等病史。
  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继则局部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略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皮肤红色稍退,放手后立即恢复,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一般预后良好,约经5—6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暗红或棕黄色,最后脱屑而愈。病情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瘀点、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亦有一边消退,一边发展,连续不断,缠绵数周者。患处附近署核可发生肿痛。
  发于小腿者,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皮肤粗糙增厚,下肢肿胀而形成象皮腿。
   新生儿丹毒常游走不定,多有皮肤坏死,全身症状严重。
   本病由四肢或头面走向胸腹者,为逆证。新生儿及年老体弱者,火毒炽盛,易致毒邪内陷,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常在20X109几以上,中性粒细胞80%一90%。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1.风热火毒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头面部,伴有恶寒或寒战,高热,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纳呆,口渴,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洪数。
  2.肝胆火盛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胁下腰胯部,成大片状。伴有发热,恶寒,口苦,咽干,目赤,胸胁部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
  3.火毒挟湿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小腿、足背部,或并见水疱、大疱。伴有恶寒,发热,疲倦乏力,头痛,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4.热毒内陷型
  【证见】 病势急骤,除有皮疹之表现外(以发于头面部者较易发生邪毒内攻),并见寒战,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或黄糙,脉洪数或弦滑数或沉而数。
  5.湿热夹瘀型
  【证见】 皮疹反复发作,或形成象皮肿者,伴时有发热,疲倦乏力,肢体沉重,纳呆。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涩。
鉴 别
诊 断
     1.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史。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皮疹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2.蜂窝组织炎 发病部位较深,是皮下组织发炎。患处有触痛并略微红肿,境界不明显,炎症迅速扩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显,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除脓汁及坏死组织。
  3.多形日光疹 是发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发疹。其损害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或苔癣化等多形皮疹。
  4.血管神经性水肿 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
西 医
治 疗
     病人要卧床休息,应给予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将患肢抬高。
  对小儿丹毒的治疗一定要尽早给予抗生素。一般以青霉素治疗效果最好,应该作为首选药物,可以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也可采用肌肉注射。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常可以恢复正常,但切不可在体温下降后即停止应用抗生素,否则细菌得不到控制,会使丹毒迁延难愈,甚至会反复发生,形成复发性丹毒。如果青霉素过敏可以选用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局部处理是丹毒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将患儿患处抬高,用雷佛奴尔或新霉素溶液湿敷,每次20~30分钟,每日3~5次,以减轻局部炎症。
中 医
治 疗
     丹毒的辨证论治
  一.内科治疗
  (一)风热火毒型
  【治法】 清热凉血解毒,佐以祛风。
  【方药】
  1.主方普济消毒饮(李东垣方,录自《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黄芩、牛蒡子、柴胡、玄参、牡丹皮各12克,黄连、桔梗、升麻各9克,连翘、板蓝根各15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甘草5克,薄荷5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二)肝胆火盛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胁下腰胯部,成大片状。伴有发热,恶寒,口苦,咽干,目赤,胸胁部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
  【治法】 泻肝火,利湿热。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加减
  处方: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泽泻、木通、牡丹皮各12克,车前子15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5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大黄12克(后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三)火毒挟湿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小腿、足背部,或并见水疱、大疱。伴有恶寒,发热,疲倦乏力,头痛,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1.主方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萆薜、防己、木瓜、金银花、连翘各15克,牡丹皮、牛膝各12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四)热毒内陷型
  【证见】 病势急骤,除有皮疹之表现外(以发于头面部者较易发生邪毒内攻),并见寒战,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或黄糙,脉洪数或弦滑数或沉而数。
  【治法】 泻火解毒,清热凉血。
  【方药】
  1.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
  处方: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黄、金银花各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赤芍、连翘各15克,黄芩、玄参、栀子各12克,牡丹皮、知母各9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2剂。
  2.中成药
  (1)紫雪丹或新雪丹,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五)湿热夹瘀型
  【证见】 皮疹反复发作,或形成象皮肿者,伴时有发热,疲倦乏力,肢体沉重,纳呆。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涩。
  【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方药】
  1.主方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萆薜、泽泻、木瓜、忍冬藤、丝瓜络、赤芍各15克,牡丹皮、通草、防己、苍术各12克,生薏苡仁30克,滑石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坚肿难消者,酌加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乳香、没药各9克等。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慢性复发性丹毒非急性发作。
  (2)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日为1个疗程。
  3.单方验方
  (1)苍术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苍术1 000克,加水连熬3次,取汁,慢火煎成浓膏,加蜂蜜250克,调和成膏。每次服1匙,每日2次,温开水冲化服。适用于慢性复发性丹毒非急性发作。
  (2)苍术防己泽泻升麻丸(顾伯康《中医外科学》)。
  处方:苍术、防己、泽泻各60克,升麻30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9克,每日2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适用于大脚风(即已形成象皮腿)者,可常服。
  二.外治法
  1.可选用双柏散、金黄散或玉露散,以水、蜜调制冷敷,每日1~2次。也可用新鲜草药,如马齿苋、仙人掌、芙蓉叶、野菊花叶、紫花地丁、蒲公英等,选l~2种捣烂外敷。
  2.大脚风(即已形成象皮腿)者,可用鲜乌桕叶、鲜樟树叶、松针各60克,生姜30克,切碎水煎,每晚熏洗1次。
  三.针灸疗法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处方:取阳明、督脉、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散刺出血。合谷、曲池、阴陵泉、大椎、委中、阿是穴
  方义:合谷、曲池疏散阳明风热,阴陵泉清利足胫之湿热,点刺大椎、委中和阿是穴散刺出血,可清泄诸阳之热,又可清泄血分郁热,有“宛陈则除 之”之意。
  随证配穴:热甚加大椎、十宣;心烦加内关、中冲;发于头面加风池;发于下焦加三阴交;呕恶厌食加内关、足三里。
  [其他疗法]
  1. 耳针:耳尖、肾上腺、肺、大肠、皮质下,相应部位耳穴。耳尖点刺放血,余穴用毫针刺,中强刺激。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 拔罐:在红肿部位用皮肤针叩刺或散刺,然后拔火罐,使污血邪毒尽出,每日一次。面部禁用。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要防止皮肤损伤。一旦发现皮损就应及时进行治疗。有严重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下肢丹毒大多由脚湿气糜烂所引起,所以治疗足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之一。夏秋之交或春冬之交是本病的好发季节,应注意自我调摄。饮食宜以清淡为主,时鲜海货等“发物”,对有丹毒病史者,应避免食用。冬季要保暖,夏季要防蚊虫叮咬。同时要注意体育锻炼。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备 注
d3721.com
      
医院动态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医院资质
合规性说明及提示
ICP备案号:  蜀ICP备:18005138号-1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