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医院动态 医院简介 科室介绍 特色专科 优势病种 预约就诊 疾病知识
眩晕
西医大类
  西医内科
西医小类:
  神经

中医大类

  中医内科 *

中医小类:

  肾病 *
概    述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1.引起假眩晕的常见原因有:
  (1)眼病:如眼肌麻痹、屈光不正;
  (2)贫血;
  (3)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不齐等。
  2. 引起真性眩晕的常见原因有:
  (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引起的。其特点为眼震呈水平方向,常伴有耳鸣,听力减退及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反射亢进的表现。常见疾病为梅尼埃症、迷路炎、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及某些药物中毒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和脑干发生的病变引起的。其特点为眼震,呈垂直方向,不伴有或部分伴有耳鸣、耳聋,迷走神经反射有的并不强烈,可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常见疾病有脑血管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桥脑和延脑梗死,颈椎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如听神经瘤,脑干肿瘤,小脑肿瘤等。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1.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
  2.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3.外伤、手术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清窍,发为眩晕。
   4.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者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或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劳倦过度,气血衰少,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本病病位在清窍,由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肝阳上亢、痰火上逆、瘀血阻窍而扰动清窍发生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故张景岳谓“虚者居其八九”,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上犯清窍,瘀血停着,痹阻清窍而成。眩晕的发病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肝风、痰火上扰清窍,进一步发展可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闭或失养,而引起晕厥。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眩晕眩晕是由于平衡器官(内耳、听神经、脑干及小脑内前庭核及其联系通路、眼)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种异常的旋转运动感觉,并通常伴有平衡功能的丧失。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
  临床表现
  患者感到自己在围绕着周围环境运动,或者感到周围环境在围绕自己转动,同时伴有步态不稳,不能直线行走,行走时持续偏向一侧及眼球震颤等。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
  1.美尼尔氏综合征:多于中年起病,其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及耳鸣。其眩晕发作突然,并伴有恶心和呕吐;听力减退和耳鸣通常累及一侧;一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时可查及眼球震颤,听力检查为感音性耳聋。
 
  2.前庭神经元炎: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表现为突起眩晕,恶心,呕吐,无耳鸣及听力损害。眩晕症状持续数周,然后渐缓解。
 
  3.急性化脓性迷路炎:多为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眩晕骤起,伴恶心呕吐,有自发性眼震和剧烈耳鸣,1—2日内患耳听力完全丧失。
 
  4.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病:为内耳耳石病变所致。多见于成年人,处于某一体位或头位时易发生眩晕,避免该体位或头位则少发或不发,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重者伴恶心呕吐,无听力障碍。
 
  5.药物中毒性眩晕:多种药物可引起听神经的中毒性损害,常见的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索。病人于用药数天至数周后出现眩晕症状,感到周围环境在摇晃,在头部转动、行走时更明显;同时有行走不稳等平衡障碍。眩晕症状持续数月渐退。变温试验显示双侧前庭功能明显减退或消失。
  6.桥脑小脑角病变:以听神经纤维瘤常见。表现为眩晕和一侧进行性听力减退,行走不稳。CT、MRI有助于确诊。
 
  7.颈性眩晕:常因颈椎骨质肥大性改变引起。眩晕呈发作性,与头颈转动有关。固定头部使身体向左右转动立即诱发者基本可以诊断。经颅多普勒检查可示椎动脉狭窄。
  8.中枢性眩晕: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脑缺血发作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复视、共济失调等,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累及脑干、小脑的病变均可产生眩晕,但其眩晕较久,听力障碍不重,并有脑干、小脑受损的其他神经系统体征。此外,头颅骨折、复视、脑炎、瘴病、癫痫癫痫、多发性硬化、晕动病、血液病等均可有眩晕的表现。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头晕目眩,兼见耳聋、耳鸣、视物昏花、呕吐、痰鸣,舌质红,苔滑,脉滑数。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原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1、美尼尔氏综合症
  美尼尔氏综合症又称为梅尼埃病,为最典型的内耳病引发的眩晕,其病理改变是内耳膜迷路积水。发病以中年人多见,10岁以下小儿少见,老年以后发作逐渐减少。该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有耳聋、耳鸣、耳闷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复听、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耳聋多为单侧,早期有听力波动,可恢复正常,约15-20%患者耳聋可波及对侧耳;耳鸣多在眩晕发作前加重,早期伴随眩晕缓解 耳鸣可消失,反复眩晕发作后耳鸣会经久不息。前庭功能检查温度试验一般为患侧半规管功能低下或消失。听力测试为感音神经性聋,早期典型者为低频感音神经性聋。如做耳蜗电图,典型者应记录到一个基底增宽的负相和电位,发作期患者-SP/AP≥40%。
 
  2、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元炎为末梢神经炎的一种。病变发生在前庭神经节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病前两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晕症状可突然发生,持续数日或数月,活动时症状加重。植物神经系的症状一般比梅尼埃病稍轻。无听力改变,即无耳鸣及耳聋的主诉。多数患者两三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仅少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现象。检查时可见有向健侧的自发眼震,患侧前庭功能低下或半规管麻痹。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3、突发性聋伴眩晕
  突发性聋伴眩晕 30~50岁多见,可能因内耳病毒感染或血管病变或窗膜破裂引起。患者突发一侧耳鸣、耳聋,其中部分病例伴眩晕呕吐,病情似梅尼埃病,但眩晕持续时间较长,以后无反复发作。听力检查呈重度感觉神经性聋(多大于60dB),伴眩晕者前庭功能可有损害。
 
  4、迷路炎
  患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感染扩散可波及内耳迷路,发生浆液性或化脓性迷路炎,此时患者除耳漏外,会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可出现向患侧的自发眼震,迷路有瘘孔时,外耳道加压可引起眩晕,眼震更加明显,即瘘管试验阳性。当病情进展为化脓性迷路炎时不仅眩晕严重,持续存在,听力可下降为全聋,自发眼震转向健侧,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反应消失。上述情况发生时,应拍耳乳突X线片,最好做颞骨CT扫描,明确是否存在乳突炎、胆脂瘤、迷路瘘管。病毒性迷路炎多因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继病毒感染后,患者出现眩晕、步态不稳,明显的恶心呕吐,多伴有重度耳聋。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功能低下或消失。眩晕症状由于患者健侧前庭功能正常,经1~3个月左右眩晕症状可逐渐完全消失。
  5、迷路震荡
  多由于头外伤引起,常与脑震荡同时存在,因爆炸后产生强大的空气气浪冲击,同样可引起内耳迷路震荡。创伤后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受伤耳听力明显下降。耳科检查时部分可见伴有鼓膜外伤,鼓膜出现破裂或出血。听力检查中可见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单侧或双侧的听阈改变,重者可全聋,有的声导抗测听可提示有听骨链损伤,患侧前庭功能低下。在诊断脑震荡患者时,特别是伴有听力障碍和眩晕主诉者,应注意到同时可有迷路震荡存在。
 
  6、前庭系药物中毒
  前庭系药物中毒多在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或用奎宁、水杨酸类药物,或用苯妥英那过量后,可引起内耳中毒。一般在用药后数日或数周出现前庭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晕、步态蹒跚,原来会走路的孩子会出现站立不稳、走路困难,成年人会感到脚下没根及步行困难、夜间尤为明显,坐位或卧床时眩晕不明显,活动时眩晕加重,部分人伴有耳鸣、耳聋,耳蜗中毒的症状可与前庭中毒同时或稍后出现。前庭系药物中毒如发生在儿童期,由于儿童尚在发育期,代偿能力强,经数周后步行困难可明显改善,症状消除,一般预后良好。相对老年人来说,年龄越高,恢复越慢。
  7、晕动病
  晕动病俗称“晕车”、“晕船”、“晕机”等。学龄儿童多见,女多于男。表现为乘坐某种车、船、飞机或旋转的玩具时,由于对运动中的加速度刺激不适应,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以乘小卧车引起者居多,可能与汽车速度快、封闭等因素有关。约半数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检查时听力正常,前庭功能可比较敏感或低下。晕动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每个患者症状轻重不等。一般通过多次的逐步的乘车训练,晕车的程度可以减轻或消除。
  8、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年龄为30~60岁,老年人更常见。与上述梅尼埃病不同,位置性眩晕系指眩晕的发作不是自发性,而是诱发性的,即仅在一个或几个特定头位时发生眩晕。有周围前庭性及中枢性两种。周围前庭性者称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最可能是由于外伤、血管疾患、感染等引起耳石器病变,变性的耳石、细胞等沉积在后半规管壶腹胶顶,致密度增加,头位改变时引起胶顶偏斜,诱发眩晕。临床表现仅在取某种头位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持续时间很少超过30秒钟,无耳鸣耳聋。取眩晕发作头位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眩晕及旋转性眼震,重复实验时反应减弱以至不复出现,隔一段时间检查又可诱发,前庭功能多正常。
  中枢性者见于后颅窝疾患,取诱发头位时出现的眼震持续时间长,多为垂直性,无潜伏期及疲劳现象。
 
  9、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见于中年女性,神经较敏感易激动或性格内向者容易发病。病前可有精神刺激,出现突然发作眩晕、外景旋转、不敢睁眼,一般伴有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发作后恢复正常。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均正常。
 
  10、先天性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
  自1978年Valvassori首先报告,现国内已很多见。该病多在儿童期发现,患儿自幼听力差,伴言语障碍,双耳听力可不对称,常因头部外伤、感冒等诱因而有听力波动,部分患儿有典型的眩晕发作史,发病极似梅尼埃病,眩晕发作后多有听力下降,反复听力波动后,可造成听力重度损伤难以恢复。该病诊断主要依颞骨CT检查呈现前庭导水管扩大为据,有时可伴有前庭和半规管或耳蜗的先天畸形。患儿可有阳性家族史,同胞易同样发病。
 
  11、颈性眩晕
  为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引起的眩晕。常见的颈椎器质性损害及颈部软组织病变,如颈椎病、环枕畸形、颈部外伤、颈肋、颈肌损伤、关节囊肿、椎间盘突出、前斜角肌压迫、韧带损伤等,刺激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等。眩晕多在颈部转动时发生,一般无耳蜗症状,可伴有颈、枕部疼痛,颈椎旁有深压疼,手臂部麻木、无力。
  12、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全或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在解剖学和病理学方面有3条重要特点,一是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者在正常人占 2/3,甚至单侧椎大孔极细小或缺如;二是椎动脉穿行第6~1颈椎横突孔后经枕大孔入颅,亦即走行在一条活动度极大的骨性隧道中,50岁以后颈椎易发退行性变和骨赘形成,如血压低更易促发供血不全;三是椎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长,动脉管腔逐渐变窄,血流量渐减。主要临床表现是急起的眩晕,约占80%-98%,常为首发症状;伴有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
  13、颅内肿瘤性眩晕
  脑桥小脑角、脑干、小脑、第四脑室和大脑半球肿瘤均可发生眩晕,由于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前庭系统,或因颅压高,使第四脑室底前庭神经核充血、肿胀而引起。眩晕性质可分为真性或非真性,程度较轻。除第四脑室肿瘤因头位改变而突发眩晕外,一般均为非发作性,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引起眩晕常见的颅内肿瘤有听神经瘤、脑干肿瘤、小脑肿瘤、四脑室肿瘤或囊肿。
  14、眼源性眩晕
  临床少见,程度较轻,常在用目力过久或注视较长时间后才出现,遮盖患眼或闭目休息后眩晕可消失。可由屈光不正、眼肌麻痹、视力减退而引起。如为眼肌麻痹引起的眩晕,则向麻痹侧注视时眩晕更明显,从高空向下俯视出现的眩晕也为眼源性眩晕。其临床表现无旋转感,而为“忽忽悠悠”的感觉。眼球水平性摆动,无快、慢相之分,系假性眼震,可有复视。
  15、头颈部外伤性眩晕
  眩晕是头部外伤的常见症状,闭合性颅脑外伤出现真性眩晕约12%。引起眩晕常见的头颈部外伤有颞骨骨折、迷路损伤、颅底骨折、脑震荡后综合征、颈椎损伤性眩晕、脑干挫伤等。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中医学将眩晕症大致归为气虚肾亏的虚证和痰阻瘀结于头窍的实证两类四型。前者表现为头脑不清、体乏无力、稍动气短、腰酸脚软、怕冷、胃口差。后者表现为头沉重、肢体无力、唇色暗紫、舌底血管粗紫、舌苔厚腻,以及头部外伤后遗诸症。根据病人的主症,舌苔,脉象,中医辨证将眩晕症分为如下四型。
 
  1、肝阳上亢型: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而头晕,头痛加剧,急噪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眩。
 
  症候分析:肝阳上亢,上冒清空,故头晕头痛。肝火扰动心神,故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晕,皆是肝阳上亢之症,如脉眩细数,则为肝肾阴虚内热之象。
 
  2、气血亏虚型:
 
  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择,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
 
  症候分析:气虚则为清阳不展,血虚则为脑失儒养,故头晕且遇劳加重。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神不宁,故心悸少寐。气虚则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均是气血两虚之象。
 
  3、肾精不足症:
 
  症状: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漆酸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症候分析:精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故眩晕,精神萎靡。肾虚则为心肾不交,故少寐,多梦,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为腰漆酸软。肾开窍于耳,肾虚则时时耳鸣。精关不固,所以遗精。偏阴虚则生内热,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眩细数。偏阴虚则生外寒,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4、痰浊中阻型:
  症状: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百腻,脉儒缓。
 
  症候分析:痰浊蒙蔽清阳,则眩晕头重如蒙。脾阳不振,则少食多寐,苔百腻,脉濡缓,均为痰浊内蕴所致。
鉴 别
诊 断
西 医
治 疗
     (1) 安静卧床休息,适当服用镇静安眠药,如安定、乘晕宁等药物。
  (2) 针对病因治疗
  ①血压高引起的给予降压治疗,脑供血不足给予脉通、芦丁、地巴唑、尼莫的平等治疗。初次发病时要到医院确诊,对症下药。
   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可以用一些调节神经的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6、B1等等。
   ③耳源性 如美尼尔氏综合征,其病因现在一般认为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内耳毛细血管前动脉痉挛,局部缺氧,血管纹毛细管滞留,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内淋巴过多而致膜迷路积水。内淋巴过多亦可因内淋巴囊吸收功能不良造成。所以临床上常采用镇静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解除膜迷路积水。
  ④脑源性 如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可选用扩张血管药物,调整血脂药物(如:胆酸螯合树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
  ⑤贫血 针对贫血采取一些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措施。
中 医
治 疗
     中医认为 ,人过中年以后 ,机体的内在阴阳平衡便会打破 ,随着年龄的增加 ,饮食起居失调 ,工作操劳会使人体阴阳气血出现不同程度的亏虚 ,同时各种代谢产物由于器官的衰老不能及时清除出而堆积在体内 ,影响血流的畅通 ,造成机体整个阴阳气血升降失调 ,而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滋养会产生眩晕。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四个类型 :
   1.肝阳上亢型
  症状:眩晕耳鸣 ,头痛目胀 ,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加剧 ,面部潮红 ,急躁易怒 ,少寐多梦 ,口苦 ,舌红苔黄 ,脉弦数。如伴有手足麻木、震颤、泛泛欲呕者 ,则是阳动化风之象 ,应急为治疗 ,否则有中风之虑。
  治则:平肝潜阳 ,养阴熄风。
  常用药物有天麻、钩藤、菊花、龟板、龙骨、牡蛎、羚羊角、石决明等。此型患者平时可服杞菊地黄丸。
   2.气血不足型
  症状:眩晕 ,动则加剧 ,劳累则发 ,面色苍白 ,唇甲淡白 ,发色不泽 ,心悸少寐 ,神疲懒言 ,饮食减少,舌质淡 ,脉细弱。
  治则:益气养血
  方剂:归脾汤、八珍汤。
  治疗可选用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红枣、葛根、白芍等药物。常用中成药有 :归脾丸、八珍冲剂、补中益气丸及十全大补液。
   
  3.肾精不足型
  症状:精神萎靡 ,少寐多梦 ,健忘 ,腰膝酸软 ,遗精 ,耳鸣。偏于阴虚者 ,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 ;偏于阳虚者 ,四肢不温 ,形寒祛冷 ,舌淡红 ,脉沉细无力。阴虚者可选用熟地、净肉、枸杞子、龟甲等滋肾阴药物,阳虚者可选用炒杜仲、鹿角胶、菟丝子、韭子、苁蓉等温补之品。成药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 ,阳虚可用金匮肾气丸。
   4.痰浊中阻型
  症状:头晕 ,头重如蒙 ,胸闷恶心 ,食少多寐 ,便溏。若痰郁化火 ,痰火扰心尚可能性出现口干不多欲,心烦失眠 ,心神不宁 ,时时惊惕等症状。治疗上可选用胆星、半夏、茯苓、陈皮、菖蒲、天麻等药。化火者可加用竹茹、竹沥、枳实、海蛤壳、黄芩、山栀等。
   但临床常常一人兼见多证。如阴虚夹有痰热 ,气阴两虚 ,阴阳双亏等等 ,常常需医生仔细辨别 ,认真推求 ,精细选药才能起到补虚去实 ,治愈眩晕的目的。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1)正确对待休息与锻炼
   眩晕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急性期过后有两种恢复形式,一种是旋转感瞬息即逝,或一觉醒后霍然而愈;另一种是剧烈眩晕消失后,仍持续有头昏,步态不稳,不敢走动。如长期卧床不能奏效,应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既有利于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又能通过锻炼提高前庭适应性。
   (2)树立信心,坚持锻炼
   适当锻炼对于一侧前庭功能严重损害性眩晕,是很必要的,甚至是消除眩晕,获得前庭功能重新平衡的唯一有效方法,有些学者认为其效果甚至高于药物治疗。方法是选用若干激发眩晕的动作和姿势,反复锻炼,使中枢多次接受异常刺激,逐渐变得习以为常。一旦将异常冲动转化为寻常冲动之日,即眩晕症消失之时。以海员为例,许多海员刚上船不适应海上漂泊,内耳的前庭器官受到异常刺激,而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但天长日久,中枢将这种异常刺激视为正常刺激,经过一段时间则不再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这就是通过锻炼使眩晕症消失的实例。
   (3)眩晕症的日常预防:
   1.饮食调养。眩晕病人的饮食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原则,多食蛋类、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类、辣椒等。
   2.精神调养。眩晕病人的精神调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忧郁恼怒等精神刺激可导致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诱发眩晕。因此,眩晕病人应胸怀宽广,精神乐观,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对预防眩晕发病和减轻发作十分重要。
   3.休息起居。过度疲劳 ,睡眠不足为眩晕的诱发因素之一。不论眩晕发作时或发作后都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眩晕病人往往在充足睡眠醒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再者,应尽量避免头颈左右前后的转动,如内耳病变,可因头位改变影响前庭系统而发作眩晕;颈椎病患者颈部转动或仰俯,可使椎动脉受压而影响血液循环,脑供血减少而发作眩晕。声和光的刺激也可加重眩晕,故居室宜安静,光线暗淡,或闭目休息。
   进行前庭功能锻炼,首先确定激发因素。确定激发因素是根据:
   ①病人自己提供的可以激发眩晕的动作和体位;
   ②医生检查时发现激发眩晕的体位或动作,如突然转头、抬头、低头、弯腰等动作。
   将全部激发眩晕的体位和动作列为般炼项目,先易后难。确定激发眩晕的体位后,进行实地锻炼,每日两次,每次重复激发眩晕的体位和动作,时间尽量长一些,每种动作重复5次以上,天天训练连续1--3个月,绝大多数眩晕者经过锻炼后是可以消除的。
  具体疾病导致的眩晕的预防调护
  患有眩晕的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1、脑血管性眩晕: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2、脑肿瘤性眩晕: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3、颈源性眩晕: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4、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内分泌 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在原发病恢复的基础上,眩晕可以自然缓解。
  5、神经官能性眩晕: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的眩晕,首先应解除病人的焦虑不安情绪,可适当给以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但要避免长时期使用镇静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备 注
d3721.com
      
医院动态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医院资质
合规性说明及提示
ICP备案号:  蜀ICP备:18005138号-1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