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医院动态 医院简介 科室介绍 特色专科 优势病种 网上预约 疾病知识
盆腔瘀血综合征
西医大类
  西医妇产科
西医小类:
  妇科

中医大类

  中医妇产科 *

中医小类:

  中医妇科 *
概    述
    盆腔瘀血综合征(又称盆腔瘀血症)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也是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
  中医无此名,据其临床表现体征,可归属腹痛、痛经、带下等病证范畴,病机主要是瘀血阻滞、脉络不通。
西 医
病 因
病 理
     任何使盆腔静脉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静脉瘀血。和男子相比,妇性盆腔循环在解剖学、循环动力学和力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是易于形成盆腔瘀血的基础。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西 医
临 床
表 现
     一.症状
  1.慢性盆腔坠感或坠痛,自月经中期开始逐渐加重,月经来潮或劳累后加重,伴深在的性交痛和低位腰痛,有时难以忍受,呈周期性。
  2.极度疲劳感,可医生检查发现不了有关的病变。
  3.瘀血性痛经 半数以上有此症状,月经前一天或月经第一天最重,第二天经血增后明显减轻以至消失。
  4.白带过多 多为透明的粘液或水样白带。
  5.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元明显改变,但可有月经量增多,经血呈酱色,1/4患者排卵期少量出血。
  6.乳房胀痛 月经前出现,月经来潮后疼痛迅速减轻,或完全消失。
  7.外阴肿胀、坠痛,阴道壁可呈紫蓝色、阴唇肿胀以及静脉充盈。
  8.泌尿道症状 约 1/3患者经前有明显的尿频、尿痛症状,因而被疑为泌尿道感染。
  9.肛门坠胀 以排便及经前明显,尤以子宫极度后倾多见。
  10.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神经衰弱,易怒激动,失眠、头痛,心前区闷胀感或心悸,全身酸痛不适。
  l1.腹部检查 下腹轻度深压痛。
  12.妇查 外阴静脉充盈,阴道、宫颈粘膜常为紫蓝色,子宫多为后位质软,宫旁附件区有明显的压痛及饱满感,但无明显增厚及块状物。
  二.辅助检查
  (一)基本检查
  1.阴道 B超对诊断本病有所帮助。
  2.盆腔静脉造影术:能清晰地、动态地显示盆腔静脉曲张影像,客观地证明盆腔静脉瘀血的存在。
  (二)进一步检查
  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增大,表面呈紫蓝色或子宫表面呈“花斑”状,一侧或两侧卵巢呈囊性增大水肿,卵巢静脉曲张,阔韧带内血管迂曲、努张,形成静脉瘤样或蚯蚓状。
  (三)诊断要点
  1.具有或部分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尤其是下腹或盆腔坠胀与体征不符者。
  2.盆腔静脉造影有静脉曲张者可确诊。
  3.疑难病例可进一步作腹腔镜检查。
  4.本病需与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神经官能症等相鉴别。
中 医
临 床
表 现
西 医
诊 断
分 型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鉴 别
诊 断
西 医
治 疗
    1.镇静安神药 安定2.5-5mg,QN;谷维索20mg,每日3次。 2.手术治疗适用于重型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方式有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阔韧带筋膜裂伤修补术。
中 医
治 疗
     一、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下腹及腰能部坠胀疼痛,经前乳房胀痛,舌暗或边有瘀点,苔薄自,脉弦或涩。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代表方:脯下逐瘀汤。
  2.湿热瘀阻证:少腹拘急、坠胀,腰能部酸痛,白带量多、色黄,小便黄,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代表方:萆(解)渗湿汤。
  3.气虚血瘀证:少腹坠胀疼痛,劳累后加剧,白带量多、色自清稀,头晕,神疲,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代表方:补阳还五汤。
  4.阴虚血瘀证:下腹腰能疼痛,头昏眼花,手足心热,舌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代表方:四妙勇安汤。
  二、针灸疗法
  取关元、中极、气冲、肾俞、上髎、中髎、足三里。方法: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三、单方验方
  败酱草、红藤、当归、三棱、莪术,浓煎10O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四、中成药
  1.妇康宁片 8片/次,2-3次/日,宜气滞血瘀者。
  2.八珍益母丸 10g/次 2-3脓日,宜气虚血瘀者。
  3.妇科千金片4片/次,4次/ 日。
  复方丹参液 静脉滴注 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西 医
预 防
调 护
中 医
预 防
调 护
备 注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医院资质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32361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4109049号
网站制作:成都天加利科技有限公司